文: 王立异 黄琦 费梦霓
凭一部手机,山里的“土货”,摇身变为生态产品,进入千家万户。决胜脱贫攻坚,电子商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。
据统计,背靠14亿人的大市场,衡阳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已累计突破90亿元,其中贫困村农产品电商交易额6.32亿元。
自2017年湖南省商务厅开展电商扶贫专项考评工作以来,衡阳市年年获评优秀等级,电商交易额常年居全省第二。祁东县、衡南县于2019年、2020年分别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。
近年来,衡阳电商扶贫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积极构建农村电商网点、打造扶贫品牌产品、培育电商人才、提升产业水平,让贫困地区“赋能增效”,贫困群众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,实现了可持续脱贫。
如今,“田间地头直播”、“网红直播”已成为衡阳各县市区一道习以为常的风景。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打通了贫困地区农产品“出山路”,很多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挣钱脱贫。
据统计,目前,衡阳市现存示范网店1248个,电商服务站818个;通过引导电商企业、农业合作社及全市贫困村、贫困户开设“湖南扶贫小店”5002个,并利用实体、商超、旅游服务区等开设了“电商扶贫特产专区”54个。以上织就了覆盖全市地区的农村电商网点,搭建起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快速抵达老百姓餐桌的桥梁。
三樟黄贡椒、衡阳台源乌莲、耒阳大和草鱼、衡阳湘黄鸡…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这些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,有些特殊的产品品质,广受喜爱,不愁销路,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据介绍,衡阳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非标产品推广,截止到2020年12月,衡阳市“三品一标”认证总数达到213个(其中绿色食品197个,有机食品10个,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)。农产品地理标志从零突破,已位列全省农产品地标数量第一方阵。
“原生态”产品,搭上互联网的快车,在产地认证、质量追溯、冷藏保鲜、分等分级、产品包装、冷链物流等标准化生产加持下,特色产品变身特色产业。衡阳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油茶之乡,祁东黄花菜、金甲岭萝卜、“角山米”等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品牌,畅销全国甚至海外。
衡阳作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区位优势明显,领跑大湘南,吸引顺丰、中通、圆通、申通、唯品会等企业竞相在衡阳设点,作业场所面积超过50万平米,仓储布局较为完善。2020年,衡阳京东“亚洲一号”智能物流中心项目的正式落地,不仅有效提升京东配送服务能力,未来也将成为京东在湘南区域的重要业务支撑点,同时促进以衡阳为核心的湖南省电商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发展。此外,苏宁也在衡阳积极寻求仓储布局库点,这无疑为衡阳电商扶贫、销售农特产品注入强劲的动力。
通关上,衡阳境内综合保税区、铁路监管作业场所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通关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完善,初步具备跨境电商发展的各项条件,可为社交电商发展提供较好的配套服务。
2020年11月19日,衡阳市举行以“拥抱新个体经济的崛起” 为主题的2020社交电商衡阳峰会。京东、多牛资本、光云科技、阿里巴巴等国内60余家知名电商企业代表受邀参加。会上,6家社交电商企业代表在会上开展了“商流物流一体化——赋能产业带”“直播的未来式——品牌直播”“本地生活数字化升级实践”“电商直播成为拉动消费交易的重要动力”等主旨分享,掀起了一场电商与扶贫消费的头脑风暴。
为加快提升电子商务产业支撑服务水平,进一步推进国家级融合示范区建设,电商峰会还发布了《衡阳市高新区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》。其中包括企业落户奖励、办公场地补助、企业发展奖励、人才培养补助等等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,将进一步助力“雁城”振兴新经济。
2020年10月28日,总投资2.5亿元的衡阳高新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,可容纳企业300多家,重点引进社交电商、跨境电商、出行电商等细分电商产业,打造集选品、直播、设计、孵化等服务为一体的电商创新与交易平台,其中“直播间+选品中心”建设模式为中南地区首创,“产业园+政策+人才+基金”的电商产业模式,将引领和带动衡阳电商产业快速发展。
如今,衡阳市已搭建起产品供应、企业需求、消费对接“三位一体”的“衡阳消费扶贫”网络平台,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,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的历史交汇点,衡阳将抓住机遇,乘势而上,勇开新局,谋划更大文章,持续发力,推动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建设,高效赋能乡村振兴。